2024 回顧(十)
十月:第一次停修
開學前的我,憑著印象與各種道聽塗說,誤以為「現代科學與心靈科學」這門課輕鬆又好拿分,而毅然決然選了下去,甚至去各個群組推薦給與我一樣有目標的同學。學期中的我,看著不知所云的考卷與投影片,迷惘過後再次毅然決然的交出了停修單。這可能是我這學期做過最笨的決定,但也同樣帶給我了一個契機,讓我更加能區分出不適合我的課程與學習方式了。
先說說這門課在幹嘛,不點名,期中期末考與一次報告決定了學期成績,成績分布很甜,又算通識,表面的資料看起來的確是大家都搶著修的課。但另一方面,如果你只是因為甜涼不點名,那你幾乎不可能學到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。這門課的每節都有一個投影片,主題都不太一樣,每章節又包含著各種領域的理論,導致了他每個理論都只能帶到一點點,也因為篇幅關係不會提供足夠的證據。我不確定教授在教課的時候是否有好一些,但從我第一堂去聽以及其他人的回饋看來沒有。
比起來,對一個主題進行深入討論,並且提供有信服力的證據或證明才是我想要的。我在學習一件新事情的過程中,要是他與我預設的情況不符,那我會對他產生懷疑,而每當我懷疑時我都會想要去尋求一個答案,這個答案可以是證明,也可以是「太難了,反正看起來是好的」,並且後者似乎越來越常出現了。但不管怎樣,如果他沒辦法呈現理論架構,那永遠不會是前者。而我也因此再度做了個決定:以後選課會把是否能學到東西好好考量進去,我猜除非我之後變成學分難民,不然我應該能夠更加充實的學到東西。
這一年以來,我似乎都與學習脫不了關係,有托福與補習班的反覆練習與應付,在使用 Linux 時的出事了就會了,從五月做幾何的回歸初心,到現在終於了解什麼樣的學習是我想要的與不想要的。如果在最黃金青春的十八歲,把時間全數利用在上面的話,似乎單薄了點,這樣想的話就來增加生命的厚度吧。